经典之作《刚成首富,你跟我说这是大明!》,热血开启!主人公有沈乾朱元璋,是作者大大甲庚倾力所打造的一篇好书,小说主线剧情为:第11章脸上神色似有一丝坚定,好像是决定了什么事情。李善长还是决定,先找朱元璋聊一聊。该来的总是
经典之作《刚成首富,你跟我说这是大明!》,热血开启!主人公有沈乾朱元璋,是作者大大甲庚倾力所打造的一篇好书,小说主线剧情为:第11章脸上神色似有一丝坚定,好像是决定了什么事情。李善长还是决定,先找朱元璋聊一聊。该来的总是
第11章
脸上神色似有一丝坚定,好像是决定了什么事情。
李善长还是决定,先找朱元璋聊一聊。
该来的总是要来的,与其被动等待接受,不如主动出击。
“皇上,臣有要事相商。”
现在沈乾并不在,李善长与朱元璋单独相处,便行了个大礼,跪在地上结结实实磕了一个头。
“何事?免礼。”
“臣这里有一道辞呈,还请皇上恩准。”
李善长起身,从袖口里掏出一道折子,双手递给了朱元璋。
朱元璋眉头皱了起来,却也想过这一天的来临。
不过似乎是到的早了些。
如今李善长如此,怕是与他生分了。
朱元璋打开折子,内容写的整整齐齐:
“天下事大定矣,君王自为之。
臣本一介书生,皇上博访学行兼优之人,以臣充举。臣老未死,誓当肝脑涂地,遂其许国之心于末路,岂敢言病乎?
顾臣年事已高,久以艰苦荒弃其心,学殖落而行谊衰,能力有限,臣实自知。
愿赐骸骨,归卒伍。
李善长书。”
这一句赐骸骨,意思是使自己的骸骨得以归葬故乡。
说是死后归乡,实际上只是告老还乡说的委婉一些。
朱元璋万万没想到李善长会忽然请辞。
他站起身,揽住李善长,问道:“善长,你怨恨咱吗?”
“臣不敢,臣真诚请求皇上降恩,准臣卸职归养。如此,臣才能得到一个太平晚年,皇上也能得到一个太平天下。”
后半句意有所指。
假如他早些远离庙堂之事,说不定胡惟庸能少一分助力,而朱元璋也少一份忧心,他也能免于株连之罪。
卸职归乡,便是李善长想出的最适宜的法子。
只要他离开,便没有后面那些事情了。
“你是不是知道了什么?仙人与你也说了?”朱元璋听出来了李善长的话外之音。
“是。臣见皇上眉间忧郁,便问了仙人几句。臣此次,也是特来请罪的。”
李善长并不说自己何罪之有。
如果朱元璋在意,那李善长私自问沈乾是罪,提拔胡惟庸也是罪,那些未来的没发生的,还是罪。
“善长!”朱元璋语气激动起来,“咱的兄弟啊!”
朱元璋不得不承认,他身居皇位,在听到沈乾的那些话之后,确有对李善长提防。
但他想的也只是除掉胡惟庸这个根源,而更少的牵连他人。
尤其是李善长,朱元璋认为哪怕是历史上那样,李善长也可能只是被胁迫或者无奈之举。
待他找到证据降罪胡惟庸,便能保下李善长。
更别说眼下还未发生,他必不可能因为没发生的事情就对李善长降罪。
“皇上,恕臣直言。听先生的意思,怕是往后大明的日子不好过,若是旧臣有谋朝篡位之心,怕是朝堂动荡。
臣这一退,是震慑,是告诫,更是警示啊!
如果无一人退养,皇上的天威何在?”
李善长的意思是,希望朱元璋杀鸡儆猴,用他开刀。
朝堂本就议论纷纷流言四起,哪怕是一件小事都能有无数种带有阴谋的揣测。
李善长是自己请辞归乡,但在外人看来,尤其是心里有鬼的那些热看来,很有可能就是被逼离开。
那李善长的离开对于朝堂来讲,就像他说的那样,是警示。
哪怕身居高位,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也始终是臣子。
荣华富贵,庙堂名利,都只是浮云罢了。
朱元璋闻言拍了拍李善长的胸膛,颇为感慨。
知他者,李善长也。
哪怕是请辞,也为他想的如此周全。他之前还怀疑提防李善长,真是......不义啊!
“善长啊,你不但是咱的老师,还是咱的兄长。”
“谢皇上。”
“来来来,善长,坐!”
朱元璋没什么理由不同意李善长的请辞,尤其是李善长这一番话,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里。
有了李善长这一番话,哪怕不请辞,朱元璋也不会在意。
只是为了稳固朝堂局势,这请辞一举,实在高明。
说不定还能把胡惟庸炸出来。
“好!您也上位!”
李善长觉得同朱元璋把话说开,无论是君臣还是兄弟之间,关系都明朗了许多。
二人面对面而坐,朱元璋亲自给李善长倒了一杯茶。
“善长啊,你卸任以后,不如就留在朱家村如何?”
朱元璋也想留一些人辅佐沈乾,假设沈乾有什么要求,都能够尽快的满足。
“皇上的意思是......”
“你虽然卸任中书省左丞相一职,但你还是咱的兄长,更是咱的左膀右臂!
咱不忍心看着你一身才华无用武之地,不如就留在朱家村,既能满足你归田的要求,又能帮上咱。
你需要什么吃的用的,都告诉咱,咱不会亏待你,还按照之前的待遇。”
如此一来,李善长手上虽无实权,但也小有权利,有事情做,也算是退居幕后了。
若是有机会,再给他升迁回来也不是不行。
“臣觉得可以。臣也想看看仙人做什么,当真是有不少新奇的玩意和想法。”
“那你觉得,谁来继任你的位置最合适?”
“臣觉得,刘伯温最合适。”
“不成啊。咱几年前跟他提过,他不干。现在他半截身子都衰了,怕是更不会答应。”
“那么......”李善长仔细想了想,又有谁能接替他呢,“吏部尚书汪广洋,堪称老成持重。”
“胡惟庸如何?”朱元璋笑道。
“皇上这个时候还考验臣,他定是不可能了啊。”李善长也笑了。
胡惟庸本就做事不计利弊,一意孤行。他是李善长的门生,因此李善长才更为了解。
胡惟庸如果掌了大权,定会激进的建功立业,反而容易把事情搞僵。
本来就不堪大任,更别说有了仙人之前的提点。
胡惟庸项上人头都要不报,哪里还可能提拔。
“诶,不如这件事先不定。待咱问问仙人的意思,万一不小心提拔了第二个胡惟庸,岂不是麻烦?”
说起胡惟庸,朱元璋想起了沈乾这个“试金石”。谁能胜任大职,谁有异心,这不是问一问沈乾不就行了?
“皇上说的是,那臣归养一事......”
“从前大臣要请辞归养,皇帝定要再三挽留,大臣也要再三请辞,都得折腾三五回合,咱俩之间,还有这个必要吗?”
二人之间气氛缓和了许多,朱元璋也开起了玩笑,仿佛又回到了兄弟的时候。
小说《刚成首富,你跟我说这是大明!》 第11章 试读结束。